基希讷乌

泰国素有黄袍佛国之称,这是因为佛教在

发布时间:2024/4/10 17:43:37   点击数:
泰国素有“黄袍佛国”之称,这是因为佛教在泰国信众最多、流传最广、地位最高、影响最深。相较其他的宗教,佛教在泰国的社会生活中占有主导性的地位,佛教文化也是泰国文化的核心和主要影响因素。目前泰国多万人口中有93.4%的人信奉佛教,其中僧侣就有30多万人,佛教寺庙有3万多座。佛教在泰国的传播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虽然泰国的信史仅有多年,即从13世纪中叶素可泰王朝建立至今,但是在素可泰王朝建立之前,也就是泰族人立国之前,佛教就已经在今天泰国的这片土地上进行传播。而且除了上座部佛教(亦称小乘佛教或南传佛教)以外,印度的婆罗门教(后发展成为印度教)、大乘佛教等佛教派别都在泰国得到过传播与发展。对于佛教何时传入泰国,目前并无十分确切的说法。据斯里兰卡《大史》记载,早在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就曾派遣须那与郁多罗二位长老前往金地弘扬佛法。对于金地确切在哪个地方,泰国、缅甸、柬埔寨等国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者颇有争论。不过泰国著名历史学家丹隆亲王考证认为,当时金地的领域包含了当今泰国版图的大部分,特别是金地的中心或者都城,实际上就是今天泰国的佛统,而印度两位长老就是经由缅甸沿泰国的北碧入泰,到达泰国中部的佛统地区,这也是佛教传入泰国境内的最早的说法。3世纪以后,扶南国对外扩张至中南半岛中南部,也就包括今天泰国的中部和南部区域。扶南信奉婆罗门教,大乘佛教也很盛行,这就使得婆罗门教、大乘佛教在泰国地区流行。而从泰国东北部呵叻府、西部碧武里府、南部的那拉惕瓦府出土的佛像来看,其年代最早也可追溯到公元4~6世纪。因此,可以确定最迟在公元4~6世纪时,泰国已有佛教流传,也就是说,佛教在泰国的传播至少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公元6世纪时,湄公河流域的孟族人势力扩张至湄南河流域,并且建立了堕罗钵底国,而其都城就是佛统。从佛统地区出土的佛像、佛塔等文物和历史遗迹可以看出,堕罗钵底国不仅沿袭了金地国的上座部佛教信仰,而且还不断地接受来自印度文化和宗教的影响。在堕罗钵底国时期,上座部佛教从泰国南部地区传到北部地区。此后随着堕罗钵底国的衰亡,柬埔寨吴哥王朝日渐强大,其势力也进入到了泰国的东北部,并使得婆罗门教和大乘佛教也随之影响泰国北部直至中部。公元8世纪时,处于苏门答腊岛上的印尼室利佛逝王朝势力进入了泰国南部的北大年至素叻地区,室利佛逝信奉大乘佛教,并由此影响至泰国南部。而公元10世纪至13世纪,柬埔寨自苏利耶跋摩一世以后,势力伸入了泰境各地,成立了多个统治城郡,其中尤以罗斛最为重要,在泰国历史上被称为“罗斛王朝”或“柬埔寨统治时期的罗斛国”。罗斛王朝的大乘佛教,是从柬埔寨扶南时期传承下来的,当堕罗钵底国兴起时,信奉上座佛教,但到室利佛逝时,印度大乘佛教又传到柬埔寨中部和南部,很快发展起来。公元11世纪,缅甸建立了强盛的蒲甘王朝,并邀请孟族的上座部高僧至蒲甘,推行佛教改革,推崇上座部佛教,从而使缅甸成为发扬上座部佛教的重地。随着蒲甘王朝的势力发展到泰国北部的兰那国,以至逐渐到达孟族人的中心地堕罗钵底之后,泰国的佛教发展也深受蒲甘文化的影响。此时泰国北部的佛教建筑等都富有缅甸佛教的特征,因此泰国历史学家认为,此时泰国的佛教是“蒲甘式的佛教”。不过自素可泰南部以下的泰人,由于仍然受吴哥王朝的控制,大多仍然信仰大乘佛教。可以看出,素可泰王朝建立之前,佛教在泰国的传播还是较为多样化的,既有上座部佛教,也有大乘佛教,同时还包含婆罗门教。佛教的各个教派在泰国境内争相传播与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当时泰族人并没有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统一的国家,历史上多次受到其他非泰族人文明的统治,所受到的佛教的影响也就显得多样化。而佛教在泰国真正得到统一,或者说上座部佛教在泰国真正确立下来还是在素可泰王朝建立之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aoqiongq.com/jxnwdt/242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