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基希讷乌 >> 基希讷乌经济 >> 广州南沙凤凰湖公园设计总结与思考
广州南沙凤凰湖位于广州市蕉门河中心区,原为南沙大山乸南侧山脚历史遗留的9个大型采石坑。采石坑面积广并且坑深高达五十多米,坑壁陡峭,对周围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很大,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年南沙区政府启动该废弃采石坑的改造工程。通过将这些大型采石坑连通成为整体,从蕉门水道引水补水,开凿山谷连通山塘水体、开挖湖面形成人工湖,并进行堤岸建设和配套滨水景观建设,成为提升区域景观及雨洪调蓄为主要功能,兼具改善生态环境、展现人文历史、提供休闲旅游场所等多重功能的综合性矿坑公园。(图1)
图1凤凰湖公园(号湖)基地环境航片图
本文重点分析的是南沙凤凰湖号湖区,该湖区用地总面积为14.39公顷,于年底建成开放。该项目由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负责设计,笔者有幸参与其中号湖公园的设计方案优化工作。
本文对凤凰湖公园设计方案进行总结与思考,探讨如何在生态修复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凤凰湖公园防洪排涝、观赏游憩、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今后矿坑公园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图)
图凤凰湖公园(号湖)建成后鸟瞰图(来自网络)
.再生模式
早期的工业废弃地改造,设计者往往保留了景物中如画的部分,试图运用传统美学和设计思想来改造支离破碎的风景,艺术开始介入工业废弃地改造以废弃的采石场居多。随着生态学思想的引入,城市废弃地的恢复利用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如尊重场地生态发展过程,重视对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对场地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处理技术的倡导,充分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这些理念在后工业时代的景观设计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废弃采石场作为工业废弃地的一种,凹陷的矿石深坑是大地的伤疤,但其特殊的地形地貌也是精彩设计构思的起源。废弃采石场经过合理的生态修复后,可以进行多种用途的开发。目前国内外废弃矿坑的修复及利用设计已有多个很好案例值得借鉴。(表1)
总之,城市废弃采石坑的再生模式经历美学设计、生态环境恢复等不断发展,如今不局限于实现生态修复,而是从单一的生态修复向生态修复和景观功能融合转变。通过以生态修复为基础,融合各类景观功能,使废弃采石坑发挥更好的生态、社会、经济等作用。
表1:国内外废弃采石坑修复案例对比表
案例名称
地点
废弃地类型
改造利用条件
改造利用方式
“克利科瓦”(Cricova)地下酒城
基希讷乌市,摩尔多瓦
磷灰石采石场
地下坑道温度和湿度常年持恒,是最理想的天然酿酒和存酒环境。
利用废弃的坑道修建酒窖。
布查得花园(ButchartGardens)
温哥华,
加拿大
石灰石采石场
层级式下沉地形
修建植物园,突出庭园造景,体现东西方园林文化。
辰山矿坑花园
上海,中国
宣石采石场
东西两矿坑,底部形成水潭,为植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小气候
将场地的后工业元素、辰山文化与植物园的特性有机结合,修建游憩公园。
天马山深坑酒店
上海,中国
安山岩采石场
采石坑深、面积较大
对独特地貌的价值挖掘,建设下沉式五星级酒店
3.方案总结3.1设计目标(1)提高蕉门河中心区蓄涝减灾能力。
()恢复岭南水乡风貌,改善河涌水质,创造综合性滨水城市公园,打造南沙滨水城市客厅。
(3)通过建设凤凰湖、促进周边城市发展,提升周边地块价值。
(4)完善文化、休闲、娱乐、体育等功能,打造集展示、传播、参与于一体的文化长廊;为市民提供一系列休闲设施,打造一个开放式、生态型的休闲文化滨水公园。
3.防洪排涝通过整合、连通原有9个采石坑形成6处湖面,并与下游的蕉门村涌、鬼横涌连通,形成水面面积54.3hm、湖岸总长约6.59km的蕉门河“凤凰湖”,在湖区周边山体设置截流沟,扩大湖区集雨面积,增加天然径流量,枯水期打造清泉流水景观,洪水期截取山洪调蓄。通过涵闸调度,控制湖区景观水位维持在5m左右。加强竖向景观衔接,提高湖区间的连通性及可达性,挖掘其游憩价值。(图3)
图3凤凰湖公园防洪排涝示意图
3.4总体布局本方案以“葫芦湖岛环绿道,凤凰展翼七彩桥”为设计概念。整体平面布局通过适度挖填,形成一个“葫芦”形状,取我国传统文化的“福气”、“如意”之意。结合现状地形,在平面上布局成一个环形整体结构,将慢行交通与节点游憩相结合。靠柳园路一侧,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修建水中栈桥,避免该处与人行道合建段过长,解决柳园路临湖一侧缺乏慢行交通问题。为加强园区可进入性,设与人行道联系密切的高处观景平台,与亲水平台、水上栈道共同起到丰富湖面空间层次、提供多样化观湖视点之作用。
凤凰湖公园自行车道、游步道沿湖设置,并与城市绿道衔接。在入口等重要节点靠近河岸的部分放大成景观广场,便于游客运动聚集。主园路沿线尽量保持原生态格局,局部点缀折线形步道,并与绿化交错出现,富有变化。巧妙设置观景平台,形成吊脚挑台,选择岸线较为平缓的位置,通过逐级而下的台阶通向亲水平台,在保证安全的同时给游客亲近水面的机会。(图4、图5)
图4凤凰湖公园设计鸟瞰图
图5凤凰湖公园总平面图
3.5景观廊桥该景观廊桥以“凤凰展翅、林中漫步”为设计概念,横跨公园中部,把公园驿站、湖心岛及东入口广场连成一体,成为号湖公园的重要景观节点。为最大程度的保护湖心岛生态环境,景观廊桥采用架空形式,随地形起伏并局部挑出形成观景台,犹如凤凰翅膀,凌驾于湖岛之上、掩映于湖岛树林当中,大大丰富公园的空间层次。(图6)可惜在实施中景观廊桥并未跨过水面到达对岸,无法形成环形游线,使得公园的园路系统不太合理。
图6景观廊桥效果图
4.若干思考通过对建成后的凤凰湖公园进行实地调研和体验,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4.1如何在上位规划层面更好考虑废弃采石坑的利用由于凤凰湖所在区域的上位规划中,城市规划道路红线与凤凰湖号矿坑之间距离太近,给凤凰湖规划建设造成许多先天不足的问题:如公园公园建设用地紧张,游憩空间不足;特别是公园东侧紧靠主干道凤凰大道,公园园路只能悬挑于矿坑崖壁之上,大大增加工程难度和造价。另外,周边高层住宅与公园之间缺乏绿化过渡,使得公园的景体验比较压抑。公园西侧的市政桥直接从公园湖面上方穿过,市政桥体量大,与公园景观十分不协调。(图7)
图7公园西侧高层住宅、市政桥与公园景观不协调
4.如何提升矿坑公园的绿化环境采石坑由于地形陡峭,石头裸露,缺乏种植土,复绿是一大难点。目前结合公园在湖岸、栈道两侧的混凝土承台,以盆栽形式种植睡莲等水生植物。但如果结合混凝土承台形成种植槽形式,绿化效果将更好,也感觉更加生态。(图8)由于过于强调沿凤凰大道的视线通透性,展现公园景观形象,使得公园绿化过于通透,绿化层次不够丰富,公园内部游览空间不够安静。
另外,离湖岸较远的湖面位置以后还可增加人工绿化浮岛,既提高公园绿化覆盖率,增强整体景观效果,对湖区水体也有很好的净化作用。
图8亲水栈道外侧水中承台及绿化
4.3如何协调矿坑公园的安全性与景观性采石坑地形的特殊性使得在景观设计中,其安全性问题需要慎重考虑。例如公园建成使用后,发现临湖的缓坡草地以及紧靠凤凰大道绿化均存在安全性问题,临时增加绿色钢丝网围栏(图9)。这两处的增设虽然都保证了一定的安全性,但景观效果较差。因此如何同时满足景观视觉效果和安全性的需求,是以后矿坑景观设计中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图9公园东侧缓坡绿化增加安全防护钢网,影响景观效果
4.4如何更好体现矿坑场地特征,强化矿坑公园科普教育功能采石坑岩壁陡峭,深度较大,地貌独特。但现在整个矿坑已完全积水,并与外部水系连通,形成开阔湖面,原有采石坑地貌基本被隐藏。露出湖面的部分石头、山体也被清除。采石坑特殊的场地特征并未得到很好体现。
同时,采石坑作为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城市独特景观,其生态和教育意义也是该地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更加合理利用和展现采石坑独特地形地貌,突出公园特色,强化矿坑公园科普教育功能,也是设计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注:本中除了封面、图1来自网络外,其他现场照片均为笔者拍摄,所有设计图则来自本文笔者参与的《南沙凤凰湖建设工程一期设计方案》文本,设计单位为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在此一并感谢。)
赞赏
长按北京看白癜风最权威医院白癜风排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aoqiongq.com/jxnwjj/14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