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基希讷乌 >> 基希讷乌政治 >> 新视野我的心里住着喀秋莎
喀秋莎
永远的情人
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
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没有一般情歌的委婉,没有一般情歌的舒缓,有的是激昂嘹亮、节奏明快,这便是《喀秋莎》,一首与众不同,却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情歌。
在法西斯疯狂轰炸世界的那个年代里,每个苏联士兵的心中都住着他们的喀秋莎,喀秋莎们也深深思念着离开故乡去保疆卫国的爱人。
战火纷飞年代中的浪漫注定是刚柔并济的,因为这样的浪漫必须有足够的力量、足够的勇气去支撑那些挣扎在危险第一线的人们继续战斗下去的决心,这份浪漫一如人们习以为常的米饭一样,在当时成为苏联士兵们不可缺少的“军粮”。
以《喀秋莎》为代表的二战时期的苏联激昂式的特殊的浪漫风格同样还体现在他们的武器装备上,他们将轰炸机设计的美丽又高贵,还给火箭也取名为喀秋莎。这铁血暴力式的浪漫,要是在和平年代,又会是什么样子,我好像能够想象得到。
苏联解体那年,是我出生的年份,初出娘胎、流着哈喇子满地爬的我,怎么也不可能想到在我的国家旁边正在发生着如此震惊世界,乃至改变了世界格局的大事件。但即使苏联已经成为了历史,人们今天再次唱起《喀秋莎》,激动地心情依然不减当年。年俄罗斯红场阅兵,我国的阅兵方队唱起了这首歌,在场各国的方队都有人流泪并跟着一起唱起来的。
(*来自腾讯图片)
解体后的苏联分成了15个国家,虽然分了家,但是大家都似乎有着某种默契似的保留了苏联式的浪漫印记。白俄罗斯的首都明斯克,斯大林防线依然伫立在这里,即使现在已经成为了军事博物馆,但里面陈列的大批现代武器时刻提醒着人们,这座城市在二战期间明曾被德军的战火毁灭殆尽。
现在平静安逸的白俄罗斯,早已没有了纷扰的战乱。16-17世纪的建筑、美丽的自然保护区、潺潺的河水,随处都可见到相爱的人们,“喀秋莎”终于再也不用唱着激昂的情歌送她们的心上人远赴战场。
而苏联的印记在乌克兰似乎要更为柔和一些,比起残酷的战争,苏联电影大师谢尔盖·爱森斯坦在年执导的经典影片《战舰波将金号》,让“敖德萨阶梯”而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阶梯,即使记录的是一段残忍的历史,但也让敖德萨从暴力血腥变得稍微显得轻柔起来。
今天,站在高处俯瞰敖德萨,它已经成为了美丽的代名词,敖德萨著名海滨浴场阿尔卡季,漫步海滩,人们投入到清澈的“黑海”海水中,享受一段恬静的休闲时光,不愿想起那不堪回首的过去。
而在离首都基辅不远的小镇克莱旺,战争的影子更淡了,一条被列入“世界十大最佳摄影留念景观”的“爱情隧道”,有人说它是这个星球最漂亮的火车道,实际上它是乌克兰西部城市罗夫纳郊区一家工厂的铁路专线,因被自然植被完全包裹,形成了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
摩尔多瓦共和国也曾是苏联的一部分,我们对于它的了解相对较少,的确它曾在年一度成为全球最冷门的旅行目的地。它的首都是基希讷乌有着“白色的城市,石雕的花“的美誉,从高空鸟瞰基希讷乌市好似一朵盛开的石头花,城市建筑构成了石头花的5个花瓣。
首府基希纳乌是个有趣的地方。始建于年的Cricova酒窖,位于地下八十公尺处,利用天然洞穴建设,目前在地下酒博物馆内珍藏着产自世界各地的近种多万瓶各类名牌葡萄酒和香槟,有很多国家领导人和名人也有储存自己的酒,有趣的是两个超级大国的重要领导的存酒居然是面对面,颇有些意味,但愿他们不要再打起来。
因为喀秋莎是可怜的,她无奈悲伤,却又要满怀希望与热情的送走她的爱人。
喀秋莎的爱人也是可怜的,他不想与她分开,却又不得不冲上战场,保卫他的祖国和爱人。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推荐行程
喀秋莎的明眸—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13日探秘之旅
年6月15日
元/人起
赞赏
长按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殑鏈浣虫柟娉?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庣┒绔熻鑺卞灏戦挶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aoqiongq.com/jxnwzz/13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