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宽阔的多瑙河上远眺维也纳
1概况维也纳(Vienna,48°13′N,16°22′E,UTC/GMT+1),坐落于阿尔卑斯山*(theAlps)北麓的一个盆地里,位居多瑙河*(theDanube)畔,面积约.65平方千米,是奥地利共和国首都和9个联邦州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不同其他国家相邻的联邦州,连续多年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其历史中心(古城区)于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欧洲中南部,呈弧形覆盖了法国东南部、意大利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德国南部、奥地利及斯洛文尼亚。自地中海海岸法国的尼斯(Nice)附近向北延伸至瑞士的日内瓦湖(LakeGeneva),然后再向东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维也纳。长1,千米,宽~千米,平均海拔约3,米,总面积大约为22万平方千米。其中有82座山峰海拔超过4,米,最高峰是海拔4,米的勃朗峰(MontBlanc),位于法国、意大利和瑞士的交界处。*多瑙河,长度仅次于伏尔加河(VolgaRiver)为欧洲第二大河流,发源于德国西南部,自西向东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等9个国家,最后注入黑海(BlackSea),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全长2,千米,流域面积81.7万平方千米,河口年平均流量6,立方米每秒。维也纳河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一角
随处可见的建筑穹顶
一战(WorldWarI,—)前,维也纳曾是神圣罗马帝国(HolyRomanEmpireoftheGermannation,—)、奥地利大公国(ArchduchyofAustria,—)和奥地利帝国(AustrianEmpire,—)的首都;现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UNHCR)、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UNOV)等国际机构驻地。维也纳在奥地利的位置
维也纳市区地图
维也纳人口为1,,(),为奥地利最大城市,仅次于柏林(Berlin)为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德语城市。总人口的88.8%为维也纳本地人,他国移民占11.2%(其中:德国人1.5%,波黑人1.1%,土耳其人1%,塞尔维亚人1%,其他6.6%)。维也纳居民的宗教信仰主要有天主教、伊斯兰教、东正教、新教和犹太教等。2
景观霍夫堡宫(Hofburg,德文词意为宫廷城堡)为宫殿建筑,坐落在维也纳内城,曾为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6世纪—)奥匈帝国(Austro-Hungary,—)皇帝的冬宫,现在是奥地利总统官邸所在地。霍夫堡宫依地势而建,分上宅和下宅两个部分。上宅是帝王办公、迎宾和举行盛大活动的地方。自—的多年里,这里经过多次修建或重建,最终演变成现在的18翼(栋楼)、54出口,19庭院和2,房间构成的“迷宫”,占地面积达24万平方米。这里历经了弗兰茨·约瑟夫一世(FranzJosephI,—)时代多民族国家由盛转衰的过程;同时也是欧洲各种建筑风格的“见证人”,无论是哥特、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以及上世纪末的仿古典式风格,霍夫堡宫都将其汇聚于一身,素有“城中之城”的美名。美泉宫(SchonbrunnPalace)是维也纳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原得名于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Matthias,—)狩猎于此,饮此处泉水清爽甘洌,遂命此泉为“美泉”,此后这个地域也被称之为美泉。神圣罗马帝国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MariaTheresa,—)在此始建美泉宫于年,为巴洛克建筑风格,气势磅礴,连同花园的总面积达2.6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国的凡尔赛宫(PalaceofVersailles)为欧洲第二大宫殿,为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皇室的夏宫。宫内共有1,个房间(向游人开放45间),宫殿长廊墙壁上是哈布斯堡皇族历代皇帝的肖像画以及特蕾西亚女皇16个儿女的肖像。这里还留下了很多茜茜公主(ElisabethAmalieEugenie,—)的生活痕迹。年,美泉宫及花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美景宫(BelvederePalace)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巴洛克宫殿之一,与霍夫堡宫和美泉宫合称为维也纳三大宫殿。美景宫曾是哈布斯堡王朝欧根亲王(PrinceEugenofSavoy,—)的夏宫:上美景宫(建于年)原为宴席宾客的场所,而下美景宫(建于年)原为亲王的寝宫。美景宫现为奥地利国家美术馆所在地,宫内收藏的艺术品包括从中世纪和巴洛克(1—)直到21世纪的杰作。重点是19世纪末和新艺术运动(ArtNouveau)期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奥地利画家之作;还有古埃及文物、希腊和罗马雕像、装饰艺术作品、早期基督教艺术作品、钟表器械等展品以及文艺复兴时期和其他时期种种稀奇古怪的作品。斯蒂芬大教堂(Stephansdom),始建于12世纪,坐落于城市中心的中央,故有“维也纳心脏”之称,是维也纳的象征。.7米的哥特式南塔的高度仅次于科隆大教堂(CologneCathedral,德)和乌尔姆教堂(UlmerMunster,德)为排名世界第三,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小斯蒂芬。最早的大门和左右两侧的门墙为罗马建筑风格,哈布斯王朝时期对教堂进行了重新扩建,修建了南北两座高塔(北塔高68.3米为文艺复兴式),18世纪扩建时将外墙以巴洛克风格进行了整修。在二战(WorldWarII,—)最后几天的一场大火将大教堂严重烧毁,直到年才修复。教堂屋顶为引人注目的由黄、绿、黑三种颜色组成的臂章图案和代表哈布斯堡王朝的双头鹰。每到新年时刻,在奥地利广播与电视上都能听到“普默林”(Pummerin,昵称)雄浑悠扬的钟声。圣卡尔教堂(Karlskirche),位于维也纳城南卡尔广场的南侧,为神圣罗马帝国卡尔六世(KarlVI,—)主持建造于—年间,以纪念皇帝的命名守护圣者和禳疾圣人卡尔?波若缪斯(KarlBorromeus),并为年大霍乱中的数万死者祈福。教堂正立面分为三个部分:中部的上方是高达72米的穹顶,下方是希腊神殿的三角形门楣,顶上安置有圣者卡尔雕像,底层两侧的两座雕像表现的是代表新约和旧约的两位天使。立面两侧是形式相同的造型具有东方亭阁风味的塔楼式辅翼礼拜堂;三部分中间以较低的楼面加以连接过渡,在这个过渡部分的前面,一边矗立起一座高达40米的石柱,其造型模仿古罗马的图拉真(Trajan,53—)纪念柱,柱身上饰有螺旋形浮雕饰带,浮雕表现的是圣者卡尔的生平,柱顶有金色飞檐和圆顶亭,外观印象非常恢弘大气,被认为是维也纳最杰出的巴洛克式教堂,被喻为阿尔卑斯山以北最为人瞩目的巴洛克式教堂建筑。维也纳国家歌剧院(WienerStaatsoper),宏伟的罗马式建筑,原为皇家宫廷剧院,坐落在维也纳老城环行大道上,是世界四大歌剧院之一,素有“世界歌剧中心”和“维也纳的灵魂”之称。歌剧院建于—年间,总面积达9,平方米,观众席6层,座席共有1,个。内部绘有精美壁画和挂有大音乐家和名演员照片;有一流的作曲家、指挥家、独唱演员和舞蹈家在此演出。国家歌剧院是奥地利珍贵的文物古迹,也是政府的音乐部。二战时,曾被炸得只剩下几处断垣残壁,战后整修10年。外貌古色古香,舞台区配有最先进的音响设备。设计最独到的是移动舞台,纵深46米,可随意升降低或转动。年11月以演出贝多芬的《费德利奥》庆祝再生。8年,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彭丽媛应邀在这里主演了歌剧《木兰诗篇》,被奥地利联邦剧院委员会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联合向她授予“艺术杰出贡献奖”。金色大厅(WienerMusikverein)全称为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也称黄金厅和维也纳爱乐厅等,是维也纳爱乐乐团常驻地,也是维也纳最古老和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是维也纳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厅之一。大厅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总占地面积.08平方米,建于—年间;长48.80米、宽19.10米,高17.75米,外墙黄红相间,屋顶边缘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共有1,个座位和个站位。年1月6日,音乐厅的金色大演奏厅举行首场演出;—年间,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著名音乐家勃拉姆斯(JohannesBrahms,—)曾在此负责组织音乐会;自年起,每年元旦这里都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维也纳国会大厦(CapitolVienna)毗邻市政厅公园和霍夫堡宫,为仿希腊式建筑,素有“欧洲最美的国会大厦”的美称。原为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国会,现今是奥地利国民议会与奥地利联邦议会所在地。大厦前是著名的雅典娜雕像:左手持有权杖,右手托着胜利女神,脚下是奥匈帝国的四大河流(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和摩尔多瓦河),门廊的斜坡上放置有古希腊和古罗马历史学家的雕像(以提醒政客时刻牢记自己身上的使命)。正立面的8根科斯林圆柱*(CorinthianOrder)气势恢宏,三角檐上雕刻的是弗朗茨一世皇帝向17个民族颁发宪法的场景。*科斯林柱,源于古希腊建筑的一种柱式,比例比爱奥尼柱式(IonicOrder)更为纤细,柱头是用茛苕(Acanthus)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相对于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装饰性更强,但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雅典的宙斯神庙采用的正是科林斯柱式。维也纳市政厅(Rathaus)坐落在市中心西侧,建于—年间,是一座典型的新哥特式建筑。正面是5座尖塔,中间98米的高塔(高耸的拱形窗棱上檐之上站立着若干身高约3米穿戴甲胄手执枪矛的武士雕像)直入云端,两翼的4座塔高不足其半,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显得层次十分鲜明而壮观。这座建筑共有7个庭院,每年的夏季音乐会都在阿卡登霍夫(Arkadenhof)庭院中举行。3
人物音乐:维也纳新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勋伯格(ArnoldSchoenberg,—)、韦伯恩(AntonFriedrichWilhelmvonWebern,—)和贝尔格(AlbanBerg,—);出生在维也纳的有舒伯特、老约翰·施特劳斯(JohannStraussVater,—)、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StraussJr.,—)、兰纳(JosefFranzKarlLanner,—)和克热内克(ErnstKrenek,—)等。无数音乐家曾在维也纳学习、生活和投身音乐创作,其中包括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杰出代表海顿(FranzJosephHaydn,—)、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和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德),还有李斯特(FranzLiszt,—,匈)、莱哈尔(FranzLehar,—,匈)、布鲁克纳(AntonBruckner,—)、马勒(GustavMahler,—)、格鲁克(ChristophWillibaldvonGluck,—,德)、勃拉姆斯(JohannesBrahms,—,德)和维瓦尔第(AntonioLucioVivaldi,—,意)等。医学:精神分析学和第一维也纳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SigmundFreud,—),个体心理学和第二维也纳学派的创始人阿德勒(AlfredAdler,—),个体心理学的代表埃尔温·林格尔(?),意义治疗法、存在主义分析和第三维也纳学派的创始人弗兰克(ViktorEmilFrankl,—)等。哲学:分析哲学创始人之一维特根斯坦(LudwigJosefJohannWittgenstein,—)、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波普尔(SirKarlRaimundPopper,—)。经济:著名经济学大师米塞斯(LudwigHeinrichEdlervonMises,—)、哈耶克(FriedrichAugustvonHayek,—)和欧根·博姆-巴维克(EugenvonBohm-Bawerk,—,英)等。其他: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的奠基人玻尔兹曼(LudwigEdwardBoltzmann,—),发明了卡普兰涡轮机的卡普兰(VictorKaplan),物理学家和哲学家恩斯特·马赫(ErnstMach,—),提出多普勒效应的多普勒(Doppler·ChristianAndreas,—),电视机遥控器之父阿德勒(RobertAdler,—7,美)都曾在维也纳研究和工作过。弱弱地提个问题:奥地利国家不大、人口不多、名人辈出,这属于是人杰地灵还是“地杰人灵”啊?!真诚地希望阅读者在下面评论区给予留言!4
印象维也纳是欧洲主要的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音乐之都”,自18世纪以来,世界著名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在这里度过了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壮美乐章。维也纳博物馆区(MQ)
玛利亚·特蕾西亚女王广场
位于女王广场的欧洲”丈母娘”玛利亚·特蕾西亚雕塑群
艺术史博物馆
艺术史博物馆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包装起来的城市,大音乐家们的巨幅雕像在公园中或街道旁随处可见;众多的城市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厅等也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王宫花园等草坪上也常见用鲜花组成巨大的音乐符号。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是奥地利人的骄傲,人们知道有一座施特劳斯拉小提琴的金色全身雕像矗立在城市公园中,故很多游人都会来这里与斯特劳斯合影;园内还有不少其他音乐家的雕像,如在雪松旁边的管内琴大师布克努(Bwcknu)半身像、抒情曲之王舒伯特大理石全身坐像等;公园里面还有一个施特劳斯经常演奏音乐会的小广场和一所可以容纳人的音乐厅,冬季就在这里举行音乐会,夏季则在广场举行露天音乐会。小约翰·施特劳斯雕像
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著名音乐家勃拉姆斯雕像
由于大师签名无法辨识,劳烦认识此雕塑的朋友在评论区留言,不胜感激!
漫步于维也纳街头巷尾,耳畔充盈着优雅轻快的舞曲;露天音乐晚会上的小提琴声和芬芳馨香的花草随风飘溢、回荡在城市上空;维也纳人在家庭聚会或庆典的时候也会即兴演奏一番;在会议前后演奏一曲古典音乐几乎成了政府活动的惯例。格拉本大街
广告窗
维也纳以“音乐之都”而闻名遐迩。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南面是深幽的山谷和开阔的平原,多瑙河贯穿全城。森林、绿地、沼泽、河流以及遍布山野的葡萄园都是这个城市宝贵的财富。欧洲最精美的巴洛克雕塑:黑死病纪念柱
位于顶端金光灿灿的圣三位一体像
(柱身中间是半跪着的奥地利利奥波德一世摘下皇冠向上帝祈求保佑自己的臣民
下面是一群天使连接人类和上帝,也象征着鼠疫的女巫被天使推向地狱)
从美泉宫到国家歌剧院,从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到西班牙皇家马术学校,到处都是一片往日奥匈帝国的繁盛景象……西班牙皇家马术学校
电影《茜茜公主》片花:奥地利皇后茜茜公主
(摄影:王永云:上文有少量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王永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