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希讷乌

西线无战事战争留给世人的启示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7/8/11 8:26:07   点击数:

西线无战事

《西线无战事》(AllQuietontheWesternFront)是刘易斯·迈尔斯通执导的反战题材剧情片,改编自德国作家雷马克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马恩河战役前后,一群德国少年兵对战争态度由兴奋、憧憬到反感的过程。

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政府以漂亮的口号呼吁年轻热情的学生志愿者投身战场保家卫国,保尔及其同学们在老师的煽动下,怀着英雄理想投身到一战之中。

当保尔和他的同学们经过训练后,被派往西线参战时,他们目睹到的却是残酷的饥饿、血腥和死亡。天真的梦幻破灭了,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

地球变得阴森恐怖,许多人号哭着,挣扎着,呼唤着,想从死亡的威胁里解脱出来,却只能无力地倒下。

主人公保尔开始怀疑过去的理想,战争的残酷性和毁灭性使他的英雄主义彻底破灭,他的内心发生了变化,开始对战争怀疑、厌恶甚至憎恨。

因伤返乡,保尔义愤填膺地向学生陈述战争的无情。他提前结束休假返回前线,终于有一天,保尔爬出战壕去捕捉蝴蝶,结果被冷枪打中死去。在那一天前线司令部的报告中写道:西线无战事。

导演用简明精练的镜头再现了惨绝人寰的战争实况,这部堪称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的影片,一举荣获年第3届奥斯卡金像奖 影片、 导演和 编剧提名。

第3届奥斯卡金像奖()

影片

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

编剧(提名)德尔·安德鲁斯/乔治·艾博特/马克斯韦尔·安德森

摄影(提名)ArthurEdeson

次世界大战期间,德皇威廉二世的军队正在东、西两线与俄、法、英等国交战,战事十分紧张。在德国后方的某个小城市里,一批青年学生在老年教师康托莱克的沙文主义煽动下,报名参军。

年仅19岁的保尔一心想当个英雄,于是在政府宣传所谓"英勇奋战"、"保卫祖国"的口号下,也自告奋勇地报了名。受蒙蔽的青少年就这样成为了士兵,他们离别家乡和亲人,去为军国主义卖命。

保尔和同学们一入伍就投入了紧张的军事训练。他们起早摸黑,累得精疲力尽。经过训练后的保尔和他的同学们被派往西线参战。

这些青年从不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一上战场就遭到炮火猛烈的轰击,在隆隆的炮声下,他们都吓破了胆。

他们遇到了一个好班长卡钦斯基,他主动安慰他们,并教给他们在战场上生存的技巧。于是保尔和同学们开始冲上战场,夺走别人的生命。

不仅如此,士兵们还要忍受阵地上的饥饿、潮湿、疾病和糟糕的天气。保尔沉痛地哀思着:"为什么要打仗呢?"

保尔在一次战斗中也负伤了,医院治疗,康复后被批准回家探望母亲。病重的母亲见到平安归来的儿子格外高兴。但她心中又升起淡淡的忧愁,不知儿子下次还能否归来。保尔也为以后能否见到母亲而担忧。

归队的日子就快到了,这天,保尔路过母校,看到教师们还在鼓吹战争,动员学生们参军。保尔厌恶战争,对他们的一举一动感到悲愤。

保尔重返前线后,发现连队中来了一批像他们当年一样天真幼稚的"娃娃兵",而老战友却所剩无几了。只剩下老班长卡钦斯基一个人。久别重逢,两人分外高兴。

恰在这时,一架轰炸机投下炸弹,弹片飞向老班长。保尔拼尽全力把卡钦斯基背到医疗站,但他已经死了。

一天,双方停战了,西线异常平静。守候在战壕里的保尔发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可当他爬出战壕捕捉蝴蝶时,突然一声枪响,他倒下了。但是,在这天德军前线司令部的战报上,却清楚地写着“西线无战事”。

给人类带来 伤痛的 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德国小记者雷马克打算写一部小说《西线无战事》。仅用了6个星期小说就完成了。可手稿却在抽屉里搁置了半年多,因为许多出版社都不愿出版这部作品。

后来,总算有家出版社接受了它,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部小说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总发行量在万册以上。雷马克也因此由一个无名的小记者,一跃而成为世界闻名的作家。

导演路易斯·迈尔斯通看中了小说的主题,将《西线无战事》搬上了银幕,这部影片也同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看成是奥斯卡授奖以来 部有强烈的思想性的作品。

迈尔斯通以沉重的笔触和简明精炼的手法写活了帝国主义战争的荒谬无情,透过一名德国士兵的心理转变,渲染了战争的恐怖及其对人性的摧残,表达了对人类自相残杀的反感和把人民推向灾难的当权者的厌恶,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回味和沉思。

影片描述在 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政府以漂亮的口号呼吁年轻热情的学生志愿者投身战场保家卫国,但他们在前线上目睹的战争实况却是残酷而无意义的。

当主角好不容易从爱国的迷梦中清醒过来时,却发现另一批青年学子又被骗上战场送死,而他自己则在一个战壕中伸手捕捉一支蝴蝶时被敌军开枪击毙。

本片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的写实意义的影片。战争带给人类的血泪灾难是不能够忘记的,那是属于人类的灵与肉的创伤。

人们痛恨战争,战争留给世人的启示与思考是长久的、深刻的。

年出生的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十八岁入伍,在一战战场上负伤五次, 一次险些丧命。年,他一边从事赛车手、体育记者等多种工作,一边以亲身经历写就了《西线无战事》。

首版发行仅仅三个月后,《西线无战事》已经售出了六十五万本,且于一年内被翻译为20种语言,不单至今都是世界范围内最为畅销的德语文学,更带动了大批同类作品的诞生。

作为史上 部主流反战有声片,影片花掉了环球公司整整万美元,位于加州的拍摄场地浩荡绵延数百亩地,不仅收获了票房与口碑的双赢,更在当年的奥斯卡上捧走了 分量的 影片与 导演。

年版《西线无战事》是少数几部仍被当代观众观赏的早期有声片之一。首映过后,《纽约时报》等媒体均发表评论称“观众场景太过逼真而屏住了呼吸”。

置身事外时,我们能轻松地评论说军人的天职理应是服从命令、为国捐躯,甚至大可在网络论坛中高呼“早打、大打、扬我国威”只有没打过仗的人才会将上战场视作儿戏。

战争是全民动员,影片开场便是国家主义者坎托霍克教授的口若悬河:“难道你们的父亲会如此忘恩负义,以至认为自己的儿子比祖国更重要吗?难道你们的母亲会如此脆弱敏感,以至无法承受将儿子送去保卫这片生养他的土地吗?且再退一步,难道多一点点经历,对男孩来说会是一件坏事吗?既然年轻的姑娘们钟情于那身军装,又何必不对此感到自豪呢?”

如此一番将战争粉饰为游戏、将侵略鼓吹成光荣的华丽辞藻,自然使得十九岁的学生们热血沸腾。

对战争天真、荒诞、浪漫且错误的幻想充斥了学生们稚嫩的心灵。当坎托霍克教授要求保尔这位“英雄”讲一讲战场经历以“鼓舞士气”时,愤怒保尔却发表了一番这样的演讲。

“我听到你仍在重复那套陈词滥调,试图制造更多的年轻英雄,咬定为国捐躯是件幸福而甜蜜的事……我们过去也以为你知道战场是什么样子的,可是真正让我们懂得战争的是 声炮响。 永远也不要为国捐躯。各国都有数以千百万计的人为国捐躯了,可这有什么好处呢?”

整间教室的学生都被保尔这番言论深深震惊了,这种感觉他再熟悉不过。保尔继续说:“他告诉你们,‘上战场,牺牲!’可是,说一句‘上战场牺牲’要远远比真的上战场牺牲来得简单!”等待他的是学生们愤怒的吼声:“懦夫!懦夫!”

纳粹上台后,《西线无战事》被当局公开焚毁,电影也遭到封杀,德国民众亦再度陷入集体性战争狂热。

雷马克流亡后移民美国,之后几部作品如《里斯本之夜》等皆是以反思一战、二战为主题。

年轻的脸上出现的恐慌是真实的。 次看到有人死去,所有的举动都是无措的,但接下来,一场场的转战,一次次的死亡见证,眼中所见已是麻木和茫然,已经无法去思考战争的意义和当时参军的目的,活下去胜利才是 的追求。

影片中,在休息闲谈的时光里,谈到自己为什么来打仗,大家都有点迷茫。就连为什么要射杀敌人,也不是很明白。那些所谓的仇怨,都不是如此的分明。

可是,这就是战争,无措的战争,让人冲动,失去自我的战争。在战场上,曾经有过的那些梦想已经遥不可及,再也无力去追寻。那散落的青春年华,在黑暗的背景中淡化成一丝血色,渐渐消弭不见。

缺少补给自行寻找食物的士兵们,他们对战争原因的讨论,医院里频繁流动的病人,男主角杀人之后的痛苦,好皮靴主人的更迭等等这些场景,都可以看出 次世界大战的荒谬与残酷。

当保尔为了自卫去杀一个人时,他马上就害怕了。用刀刺伤了敌人,却还要去照顾他,竟而盼望他能活下来。敌人死亡时他仍还要请求对方的原谅。

电影编导们对于战争场面的表现方式,快速移动的战壕画面,对于士兵腿部的特写,模糊士兵们的面孔,全体冲锋时敌我双方的画面剪切对比,以及片尾时每一个青年的回眸等等。后来的导演们也肯定借鉴了不少本片的拍摄方式。

战士只会瞄准敌人,然后将其射杀,毫不理会那是一个手里并没有拿着武器,只想去抓一只蝴蝶的“敌人”。那个时代,一种特定的气息对人的扭曲与禁锢,每个时代不都有这样的情况吗?

在满是十字架墓碑的坟场背景上,是一张张年轻、满怀热情、洋溢着青春梦想的脸。而一个看清了战争真相,只渴望活着的人,却因为想要欣赏蝴蝶的美而牺牲在了战场上。

反战的片子很多,深入的角度决定了能够达到的深度。故事从一群意气奋发的高中生被老师鼓动参战开始,以战争的残酷和死亡结束,中间是一群怀揣英雄梦的爱国青年从梦想逐渐幻灭,到感受死亡、面对无奈,只为求生的战争经历。

现在的很多电影都没有超越这部电影,或许是因为这部电影距离真正的世界大战很近,或许是因为导演对战争的理解很深。

如今,人类还是在不断地进行战争,在人类现在所拥有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和科技实力面前,战争还会持续。

影片结尾,模模糊糊看到这帮中学生走在队列里,已被打死的几个一个个回头对着你微笑。这画面,看着令人心酸,也不禁要再长叹一声:“这场战争究竟是为了什么?”

影片导演

刘易斯·迈尔斯通LewisMilestone

生平:刘易斯·迈尔斯通年9月30日生于现俄罗斯的基希讷乌.摩尔多瓦。曾就读于比利时根特大学。年移居美国。 次世界大战时在美军通信兵团拍训练部队用的影片;战后去好莱坞工作。开始任剪辑,几年之后任编剧和副导演,并于年执导了他的 部影片《七罪人》。

年因导演《两个阿拉伯骑士》 次获得奥斯卡 喜剧导演奖。这是一部描写两个美国步兵从德国战俘营中逃出后的奇遇故事。年他接着导演了根据E.M.雷马克小说改编的《西线无战事》获得奥斯卡第三届 导演奖。

同时影片也获得 影片奖。阿瑟·埃德森获 摄影奖提名、乔治·雅培、麦克斯韦·安德森、德·安德鲁斯或 电影编剧提名奖项。

影片《西线无战事》年美国电影机构授予影片制片人小卡尔·莱莫尔“荣誉勋章”称号。年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电影登记处将影片纳入“国家电影保护”影片之一。

接着在年,他又导演了颇有特色的《犯罪的都市》影片是根据B.赫克特和C. 合写的话剧改编的。通过一个记者的遭遇,采用闹剧形式,揭露了社会的不合理和政治的腐败。迈尔斯东在拍片时为了打破那种令人厌烦的、滔滔不绝的对话所产生的单调感,采用了摄影机环绕演员不断移动的拍摄方法,这在当时是一种革新。

影片获奥斯卡 导演、 影片、影人阿道夫·门吉欧获 男主角三项提名。这三部影片奠定了他在美国电影界的地位,成为当时美国重要的导演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与荷兰导演J.伊文思合作监制、导演了纪录片年《俄罗斯阵线》和年《反攻洛血战》。

现实主义手法、紧张的情节和高超的导演技巧,是迈尔斯通影片的特点。有人认为,60年代以来,他的影片缺乏新意,流于一般化,还不时出现失败,但也有人认为迈尔斯通的影片几乎每部都有很精采的片断。

他的其他重要作品有年《疤面人》年《将军死在黎明》年《西部人》年《玛莎·依瓦丝的爱》年《悲惨世界》年《猪排山》年《叛舰喋血记》年《秘密的战争》等。

年由他导演影片《叛舰喋血记》获 影片、斯拉夫·卡普尔获 音乐、保尔·弗朗西斯·韦伯斯特获 原创歌曲、约翰·麦克斯威尼·Jr获 电影剪辑、阿诺德·葛拉斯彼获 视觉效果、罗伯特·萨蒂斯或 彩色摄影及小戴维斯 美术指导七项提名。

年2月9日美国导演协会在纽约市华尔道夫酒店及加州洛杉矶市比佛利希尔顿饭店同时举行年会。宣布刘易斯·迈尔斯通导演的影片《叛舰喋血记》为杰出导演成就奖提名。

他一生中导演影片40余部。编剧13部、制片11部。年9月25日因病于手术后在加利福尼亚洛杉矶过世。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哪能治好女性白癜风
白癜风土方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aoqiongq.com/jxnwjc/132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