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基希讷乌 >> 基希讷乌经济 >> 可可茶II带你走进白俄罗斯
教宗约翰·保罗二世曾经来过这里,教堂右边悬挂着教宗的巨幅照片。教宗约翰·保罗二世,我虽然不是基督徒,但是这位教宗是我尊敬的人。二战期间这里曾作德军司令部,所以教堂和所有的雕像得以保存。也许这是神佑?教堂前矗立着一座和平钟,也叫天使钟。显然,经历过残酷战争的白俄罗斯人太渴望和平了!5,独立广场。独立广场,白俄罗斯的政治中心。白俄罗斯政府的办公大楼以及许多大学都座落在广场周围。座落在广场一角的白俄罗斯师范大学。外墙墙面上是巨大的纪念二战胜利的宣传画。纪念二战胜利的巨幅图片——都是当年的照片。是发生在白俄罗斯惨烈战斗的真实记录。广场上还矗立着列宁的雕像。列宁像背后就是白俄罗斯政府办公大楼。白俄罗斯保留着”契卡“的办公大楼,大楼前契卡(克格勃)的创始人捷尔任斯基的半身雕像也依然保留着。看起来白俄罗斯比现在的俄罗斯还要显得左一点。白俄罗斯政府办公大楼(照片来自网络)。还是当年的苏式建筑。独立后的白俄罗斯也保留了前苏联的许多福利政策:比如免费教育(大学有的科系——艺术类不能全免),免费医疗,全国所有的人到退休年龄都可以领取退休金。退休金标准不同,军人最高,最低的也可以领到80欧元左右(相当于人民币多元)。白俄罗斯人均工资不高,导游巴力说,大约美元左右,但是我看见满街都是私家汽车,还有不少豪车,而且一到周末,一家人就开着车去乡间别墅度假,仅凭这点收入哪够?原来他们工作轻松,很多人都有第二职业,或者网购,或者边贸,或者搞家教....有的人额外收入甚至比工资还高.,工资只是他们收入的一部分而已。说到福利还得多说几句,除了医疗全免费,上学不花钱之外,还有一半以上的大学不交钱,学校还发补贴给学生。即便是要交学费的科系,一年也只需美元而已(相当于两个月的平均工资)。外国人则要交美金,还有医疗保险每年欧元,但是如果拿到了绿卡,享受本国人相同待遇。明斯克房价也不是很贵,买第一套房子税费很低。女同胞听好了,在白俄罗斯生第一个孩子,一次性补助美金,享受三年带薪产假,孩子每月补助(多少钱我忘记了)到三岁。贫富差异是有的,但是他们的基尼系数只有0·28,而我们据说已经是0·了。6,国家歌剧院我们在这里观赏了契诃夫的戏剧《樱桃园》改编的芭蕾舞剧。演出水平自然无法和俄罗斯相比,但是仅有万人的国家(首都明斯克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不到两百万人的首都,能够有如此的精彩的芭蕾舞演出,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团友们在剧院前合影。剧院一角:刚刚坐下来的团友们。千万别以为剧场没坐满哈,我们是预定了票才看得成的。另外,明斯克总统府,共和国音乐厅,都没能拍照。还有国家美术博物馆没能去,里面还有列宾的油画呢。二,两个城堡,这是白俄罗斯行程中的亮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1,米尔城堡。距离明斯克公里。白俄罗斯米尔城堡,修建于十五世纪,城堡建筑显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交融与繁荣。乳白色和红棕色勾勒出简洁庄重的色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宁静而浪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将城堡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年,城堡由拉齐维乌家族接管。拿破仑战争期间遭到破坏。19世纪末重新修缮,出售给了尼古拉·米尔斯基。故称米尔城堡。米尔城堡为四方形,每个拐角都建有塔楼。第五层塔楼上,有吊桥和铁栅栏,墙上有圆孔能射击。城墙有13米高,75米长。看来所有的城堡都具有军事防御功能。城堡内展品很多,再现了立陶宛的拉齐维乌家族当初的辉煌。古堡周围是花园和人工湖,还有茂密的森林。以城堡为中心,这里已经成为一个大公园了。这是城堡主人的家族教堂。非常宁静。除了我们,这里几乎看不到游客。我们绕湖一圈,穿过树林,除了鸟鸣,什么声音也没有。湖边高大的橡树,让人联想到希施金笔下的森林画。这真是可以入画的风景啊。
2,涅斯维日城堡涅斯维日的湖光景色涅斯维日城堡。修建于年。长米,宽米。这里也是拉齐维乌家族的城堡。和米尔城堡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一个城堡群,比米尔城堡大。里面的展品也非常丰富。有武器库,有酒窖,有教堂,有宴会厅。古董、珍宝,珍奇的动物标本,古籍正本,手抄图书.....无论室内装饰还是藏品与沙皇的宫殿简直不相上下,慨叹这个拉齐维乌家族,曾经拥有的财富和辉煌。这是一口取水井,已经有数百年历史了。即使有入侵者,守着城堡,等待外援,他们也不会没有水喝。由于多次被毁,多次修复,自然融汇了欧洲各个时期,各国建筑师赋予城堡的各种风格。拉齐维乌家族不仅对白俄罗斯,对立陶宛、波兰和德国都有影响。在历史上,白俄罗斯、波兰、立陶宛这三个国家曾经属于一个国家,而且很长时间都受拉齐维乌家族影响,这个富可敌国的家族在长达五百年中影响着欧洲的政治。他们在巴黎、柏林,在立陶宛、波兰和白俄罗斯曾拥有数座城堡和宫殿。他们和欧美的王室和贵族联姻,所以称他们为国际性的家族。
这就是拉齐维乌本人。内部陈设极尽豪华。家族的徽章。真有点疑心走进了冬宫。我们走过了大大小小不知多少房间,城堡总共有间,看得过来吗?珍稀动物制作的标本。无处不在的奢侈。演员扮演男女主人。墙上挂的就是城堡主人的画像。这是一位公主的卧室。这位公主就是卧室的主人。回头再看看城堡的大门,才感觉从中世纪回到现世了。停在树林边的马车,似乎是在等城堡的主人。阳光照射着树枝上刚发出的鹅黄色的嫩芽,简直就是一幅油画。白俄罗斯森林覆盖率百分之四十。车窗外除了大片大片的森林,就是辽阔的原野,而高速公路上居然没有尘埃。如此纯净美好的大地,让我们这些匆匆的过客艳羡不已。三,卡廷。由于电影《卡廷森林》卡廷的名字很多人都熟知,年波兰两万多名军官被苏军杀害,70年后,年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一行前去卡廷参加纪念活动,在同一地点坠机身亡。同机还有总统夫人以及波兰高官,共有九十六人遇难。本来是前去悼念遇难者的人,却成为被人悼念者。但是我们去的卡廷不是摩尔棱斯克附近的卡廷(现在在波兰境内),而是白俄罗斯的卡廷,原来卡廷森林是一个狭长地带,悲剧发生不在同一地点,但不在同一地点发生的依然是悲剧。
那一天,天气阴冷。我们穿上棉衣,依然感到寒气袭人。一下汽车,迎面看见的就是这个巨大的雕塑。这个无名的雕像,是根据真人的形象塑造的:一个悲痛的父亲抱着已经死去的儿子,跌跌撞撞从村子里走出来——而他是唯一的幸存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白俄罗斯个村庄被德国纳粹焚烧。这个纪念碑是为那个被毁掉的村庄建立的。这是当初的一个万人坑。埋葬在这里的是被德军俘虏的前苏军官兵。苏德战争中,除了莫斯科战役,其主要的战役几乎都是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境内进行的。基辅合围战役,德军俘虏了苏军60多万人(有人说这数字有点夸大,不过我是在《第三帝国兴亡》里看到的,读到这数字时也非常震惊)。在战争中牺牲和被俘被杀害,这里出现万人坑绝不会是夸大了。
上面是白俄罗斯文字,大意是:法西斯毁掉了白俄罗斯,但是白俄罗斯没有屈服,她重生了!这里,被人们称作“记忆之馆”。
”记忆之馆“的全貌。广场上的纪念碑。遇难者的墓地。坟墓和墓碑一直延伸到白桦林边。长明火前的墓碑上写着: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白俄罗斯有二百二十三万人死去。要知道,现在白俄罗斯总人口才九百万,这样算起来死去的人几乎是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了。
台阶上排列着好多小型的纪念碑,据说是每个村镇死亡的人数。这里被杀害的白俄罗斯人总共有26万之多。
注意,悼念者送来的玩具——因为被杀的还有很多孩子。这张图片告诉我们,在白俄罗斯,有个农庄被摧毁,但是战后白俄罗斯又将它们重建了。天色阴沉,天气很冷,白桦林在冷风中发出低吟。”如同白桦林,焚烧了,但是它又长出了新枝,白俄罗斯人是生生不息的“——一个警示牌上这样写着。其实白俄罗斯人民遭受的苦难远不止战争,还有切尔诺贝里核泄漏,虽然泄漏事故是在乌克兰,但是那天风是往白俄罗斯这边吹的,所以受害程度比乌克兰更严重,至今还有几个无人区。
祈祷的钟声敲响了,站在这座墓碑前,我也虔诚地祈祷:和平,和平,还是和平!我们离开了,可是前来悼念的人依然络绎不绝。很多人手里拿着鲜花、玩具,有的人在默默流泪。经历过战争苦难的白俄罗斯,每一个人,每一片土地都渴望和平,他们珍惜现在拥有的和平安定的生活,这也就是我们去的每一个景点都能感受到和平氛围的原因吧。
白俄罗斯回放:上面好像是乌克兰币。我有点记不清了。白俄罗斯一卢布约合三块六人民币。
超市物资丰富,比起国内价格来,稍微便宜些。主食(面包)特别便宜。肉类也便宜,以前来过的人说一整只大羊腿,不到人民币50块钱。我们的导游巴力(塔吉克族,后来加入了塔吉斯坦国籍,现在定居在明斯克)说,白俄罗斯社会秩序好,福利条件好,蓝天白云,森林绿地,社会安宁,民众热情......总之是适合人居的国度。
我们自己做了一顿火锅。
喝的是格鲁吉亚半甜红酒。我们住的维多利亚酒店。早餐非常丰富。这个是我平生吃过的最好吃的苹果派。我们去机场的那天早上,来不及吃早餐,酒店专门为我们准备了餐盒,听到我称赞苹果派好吃,专门为我们烤制了放进餐盒里,让我们着实感动。这一幅图片很有意思。肯德基开在苏联时代的大型雕塑下面,看起来很不协调,但确实很能表现出白俄罗斯的社会现实,搞开放,又没能摆脱传统。于是二者之间就这样别扭的结合一起了。白俄罗斯国家图书馆,这是一个倍受诟病的建筑。有人评价说是世界上最难看的建筑之一。除此之外,它还是卢卡申科强令每个人捐款15卢布修建的。不管如何评论,它确实给人们带来方便,每个人都可以进去阅读和查阅资料,只需要花两卢布办理一个通行证就成。
最后,再看看米尔城堡。还有涅斯维日城堡。它们的碉堡、城墙、护城河,连同白俄罗斯人的善良与热情将永远留在旅游者的心里。
(感谢我们的导游巴力为我提供卡廷的图片说明,谢谢你,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