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基希讷乌 >> 基希讷乌机票 >> 在艰难的年,做你五分钟的度假地
热爱纪念纪念日的我们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纪念日。
一年前的今天,还记得是比中午十二点半早或晚几分钟,我们发了《都中午12:30了,也该喝一杯了吧》。
老员外手书此文,讲了讲做这个号的享乐主义动机。听好音乐的时候端着一杯心仪的酒,世间少有的享受上的天作之合。而享乐主义是能卖钱的,至少根据国外的经验来看。因此他还做了做展望,谈到了偶像JimmyBuffett的商业帝国。做不成那么大的生意,至少把这家店盘活应该没问题吧?
很明显,有问题。
尽管我们每篇末尾都提到凭借转发,就可以到店领一杯酒,但真的没有人被这份慷慨打动。四千位读者中,有将近一半在北京,但来兑换的只有两位。其中一个是和我坐在一起的朋友,另一位是来找我的朋友。当然,他们那晚都消费了些别的,拒绝白吃白拿。
问题出在哪里?
有人说是太不重视运营。确实,五月份我们才想起来找个运营人员,但只弄了排版,最后继续运营下去的事情不了了之。
有人说是选题太不接近中国。「你们总写大家都不知道的音乐人还想博得转发?」等到写了大家都听过的名字,「我们对他的音乐/电影又不感兴趣。」
后来才意识到,想要吸引人的前提必然是有一耳朵的了解,才愿意继续看下去,但这是个死循环。感兴趣的人不会等到今天来看我们启蒙,今天都不感兴趣的人,恐怕将不感兴趣下去。这是个人成长中的选择题,而不是成年之后的附加题。既然选择了爸爸兄弟一起跑的孙子综艺,大概永远不会选择文化上的考据与考古。
我们可以悲观地说,这个号是媒体流量经济竞争中的败犬。同时,我们也可以自豪地说,这个号保持了一切创作的初衷——不去竞逐,只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哪怕经常落得阅读寥寥的惨况。
比如我们写为什么加缪的书总用那张抽烟的苦照片做封面。为什么老鹰乐队在中国只火了一首《加州旅馆》。这些有趣的文化现象背后,其实有着值得玩味的东西。
又比如我们不顾一切地写爵士乐,从凯鲁亚克垮掉派与Bebop的联系,写到JohnColtrane,从McCoyTyner的逝世写到改变了爵士乐的OrnetteColeman。我们希望这些带来巨大快乐的东西能传递给你,激发一丝丝欢乐的涟漪。
再比如我们写科波拉导演与他的酿酒生涯,布拉德皮特还是个制片人,李安电影的OST与电影一样值得花时间。也许大家不感兴趣,但我们渴望能揭开笼罩在文化上幕布的一角,与你窥见更美妙的东西。
而我们孜孜不倦向大家推荐好的音乐。在过去的一年中,至少有首值得聆听的歌曲进入了我们的网易云歌单。那些听下来的读者,绝对因为和朋友聊这些招来了不少厌烦。(笑)
挚友K君临分别前曾在金台路地铁站入口前说:「做内容不能想着变现,只要有了这个念头,很快创作就无以为继。」他拿机核举例,商业化运作几乎为零,但这个网站纯粹根植兴趣,反倒是有了忠实无比的读者,占领他们举办的每一次活动。内容的影响力不光有面这一横的维度,对应流量,还有深度这一纵向的。后者才是关键。商业化会侵蚀纵向的能量,而在不依赖商业化的前提下,向下挖掘更难。
好在老员外撑住了。而我们也找到了值得挖掘的东西,那些散落在北京的音乐传奇与今天的人与事。
我们联合摄影师高原,基于她的摄影集《把青春唱完》和未来的一系列音乐摄影作品,做了「双烽镇酉时·把青春唱完」系列,以访谈的形式走进亲历者的世界,讲述那些未被人讲述之事。邓讴歌、牛佳伟、王迪等十余位音乐人都来这里慷慨分享。
而这一系列也开出了别的花。
我们也做了「把青春唱完」系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aoqiongq.com/jxnwjp/17653.html